“十四五”期间,抚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GDP增速,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0%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以上。这是记者8月9日在《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看到的信息。
今后五年,抚顺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扎实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牵引,强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做大做强“六大产业”,加强军民、地企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国家级高附加值新型原材料基地,构建多元支撑、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统筹推进各类产业园区建设——明确产业园区发展定位,引导重要产业向园区集中。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橡塑蜡深加工等产业,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胜利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再生资源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机械加工、食品加工、页岩油精细化工、储能氢能等产业;
望花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冶金材料、工磨具、汽车零部件、包装制品、新型建材、机械加工等产业;
顺城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程装备及配套产业;
清原生态健康产业园,重点发展中药材与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加工和轻工业制造产业;
新宾高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焊接材料、3D打印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
改造升级“老字号”——紧紧围绕装备制造、木制品加工、工业滤布等产业发展,实施改造升级“老字号”专项行动计划,加快“老字号”企业数字赋能,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
深度开发“原字号”——依托抚顺优势原材料制造业,实施深度开发“原字号”专项行动计划,做强做优“原字号”企业,努力实现“原字号”产业精细化、规模化、高级化、绿色化、数字化。
培育壮大“新字号”——围绕构建以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动能,实施培育壮大“新字号”专项行动计划,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工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
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充分发挥抚顺石化“炼化一体化”的优势,按照宜油则油、宜化则化、宜芳则芳的原则,实施“减油增化”、科技创新、结构调整三大工程,在实现石化公司自身炼油强、化工专的同时,构建与地方企业原料互供发展格局。
高端冶金新材料产业——推进冶金材料产业链不断延伸发展,着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整合优势资源协同发展。
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进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建设,全力做好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依托采煤沉陷区废弃地、荒山荒坡、坑塘水面等未利用地及一般农用地,推进光伏项目建设。
新型煤化工及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支持抚矿集团采矿能力向外转移,推进本地煤炭精细化开采,培育发展页岩油深加工等接续替代产业。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围绕石化成套装备、建筑工程机械成套装备、输变电装备制造,鼓励装备制造优势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加速上下游配套。
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积极适应市场多元化消费结构需求,依托东部山区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山野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品生产基地,扩大产业规模。
强力推进质量强市战略——进一步完善大质量发展格局,充分运用好质量考核作用,防范化解质量安全风险。
大力推动计量应用科学研究——强化计量检测平台、量传溯源体系、计量法制监管和诚实守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抚顺地区计量能力和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基础保障。
建立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调发展的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体制,更好地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和战略性作用。
围绕重点骨干军工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装备能力,充分利用国家、省两级军民融合服务平台,为军民融合企业提供军民需求信息和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精准服务。
积极探索地方与驻抚中省直大企业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在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中,共同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共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积极争取中石油支持抚顺石化公司与地方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推动石化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发展上下游配套的精细化工产业,共同打造高端精细化工原材料基地。
加快推进抚顺矿业集团与地方共同组建采煤影响区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平台公司,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推动以西露天矿治理为主的采煤影响区资源整合利用,引进和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促进资源枯竭城市加快转型。